top of page

社企主日學──人生規劃



道書是智慧文學中,對人生的體會最深的書卷。書中並無傳道者與神相遇的記載,只有他觀察世事及個人經歷後的反思。全卷書看似消極和矛盾,但其實只是在反映敬虔神但仍然常遭患難者的迷茫及盲點。書中有三個實地研究後的人生智慧。


  首先,傳道者認為事物的發展,隱含不少偶發因素,難以百份百肯定其中因果的必然性。雖然箴言和先知書所標榜的聽命就有祝福,經常發生,但不是必然。用古時的語言,這是「因為神的作為,人始終未能參透」(參傳三11-12);當中有現時混亂理論所說的亂中有序。因為這種體會,傳道者透過連串「二人總比一人好」(參四9)、「智慧總比愚拙好」(參四13)等結論,指出人沒法肯定甚麼是最好(九11),只能在所掌握的選項中揀選較好的。聖經學者唐納德貝瑞(Donald Berry)指出這是一種擺脫宏大敘事,著重選擇較好(better than)的務實主義進路。


  其次,當面對人生的意義,傳道者體會到人生的意義不是在於「生」,而是在於怎樣「活」。生有限,活無限。人可以終日沉醉在吃喝玩樂(九7-9)等容易獲得的樂趣中,但更可以是發憤圖強,以工作、謀算、知識和智慧(九10)等尋求較難獲得的樂趣,去創造自己生命故事的精彩,活一日便可以有一日的意義,作一事便可以添一事的意義;生命有盡時,但生命的意義可以無窮。人生是一個需要經營但禍福難料的探險之旅。但如果幸福是一生在追求、卻一生追求不到的東西,我們就必需學會享受這個追求的過程(三22)。相比只問後果,則既重視後果又享受過程中的難趣,這種「?住先」的路徑決定(Path Dependent)策略,是更加務實的人生取態。


  最後,人是在勞碌中享福(二24),傳道者認為工作(work)是福。神委託人管理大地(創一28),這是工作。現代人藉著工作投入社會,聯結不同背景的人,發揮創意,解決問題。現代的所謂職位(job),是始於四百年前由英國開始的工廠,但職位與工作有分別,前者失去了工作的自主權,作息時間受規範,地點被固定,職責範圍因分工而被限制。但不同人在不同職位,有不同的反應。有人享受身處的職位,亦有人是在出賣時間,因而希望早日脫離苦海,尋回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人生。退休,是卸下職位,做自己喜歡的工作。


  葛垃威爾(Malcolm Galdwell)說:「成功人士不是選擇有把握可以成功的機會,而是選擇追求能為自己帶來最大滿足感與意義的事物;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成功。而如果運氣好,這些創造出意義的事物,也會同時帶來物質上的成功。但在我看來,關鍵並不在於物質上的成功,而是他們選擇去追求能夠表現自我、完全發揮才能的事物。」


  傳道書只是將人帶到「知」的層次,再往前走是「行」的操作層次。彼德杜魯克(Peter Drucker)將成人的人生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場。上半場是為成長而努力,包括知識及性格的成長、社交網絡的擴闊,以及資產的積累等三方面。中場是為了實現理想,追求意義;因為真正的快樂,並不能直接尋獲,而是在從事有意義的事中,油然而生;而真正有意義的人生,是讓別人開心,自己過癮。最後,下半場則是將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經驗,甚至是事工整理及傳承下去;是謂立人、立言、立行等。


  這種人生規劃,並不是人人都會合適。因為有人喜歡消遙自在,隨遇而安;亦有人習慣周詳計劃,過程中務求早有準備。隨遇而安是好,但早有準備可能更加好。一個完美的演出,來自充份的準備。


(二○一四使命商道論壇系列之二。作者為豐盛社企學會會長。)

 

原文刊登於: https://www.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84719&Pid=2&Version=1406&Cid=641&Charset=big5_hkscs(2014年8月10日)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