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紀治興博士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

社企主日學──夢想成真要願景



想要成真,是100%神的恩典,乘100%人的努力;兩個因素,只要其中一個是零,結果都是零。神有豐盛的慈愛及恩惠,包括給予人自由意志,做神所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。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也不能參透(傳三11)。人不努力,夢想難成;但人已盡力,亦要際遇配合。人可以因為未能百份百掌握結果,而決定停下來。但也可以因為有機會成真,而不斷努力。若果夢想是一生的追求,但一生都未能實現,也要學會享受這個追尋的過程,因為這是我們當得的份。


  在二零零四的《讀者文摘》調查,87%香港人揀的夢想是不必擔心經濟壓力,這也是最多人的選擇。這個夢想要成真,決定性條件並不是要擁有很多,而是要計算清楚何謂足夠。曾經有一位獨身的中年朋友,他決定不再工作,專心禱告及傳福音,憑信心仰賴神的供應。但生活很艱苦,開始埋怨。


  另一個六十多歲已婚的朋友,積蓄雖然不多;但不用再供樓,兒女亦各有自己的家庭,自己生活簡單,病了可以到公立醫院求診。他每月做幾日兼職,賺取數千元零用錢,又積極傳道,開心快活過日子。預計有天不能兼職時,便開始領取老人金,甚至綜援,接受政府的照顧,繼續享受神所賜的每一日。


  沒有想清楚,便斷言全然仰賴,可能是沒有盡自己的百份百努力。另一方面,擔心家庭經濟,是令人未能活出自我的主因。但答案不是要擁有很多,而是要計算清楚,知所適止。想通家庭經濟後,便是尋求所嚮往的人生。


  《讀者文摘》調查中,有72%受訪者的夢想是做公益事業,幫助有需要的人;因為有意義的人生,是讓别人開心,自己過癮。但有55%受訪者的夢想,是為改善社會環境作出貢獻,這個結果倒有點出人意表。原來,大部份人都希望自己是有所作為,對自己的人生有所交待。


  改善社會,亦即是城市轉化,它的目的是建設香港成為更美好的家園;它不是革命。它的範圍可以是提倡一種新的飲食文化,如綠色星期一;可以是運動,如全城街馬;可以是消費態度,如十一良心消費;可以是信仰的實踐,如殷切款待;可以是社會服務的躍進,如社會創新;可以是公共服務的改革,如評估社會投資回報等等。所有這些事都正在發生,而當中的團隊,大部份只有十幾人,而且很多是知識義工。但他們投放大量時間,甚至出力出錢出關係,盡諸般的方法,要願景成真。雖不一定能改地換天、翻轉世界,但如能向前推動它這麼一點點,便已一生無悔。


  我自己的經驗是大部人都想做好事,只是沒有門路。當見到一個已起步的群體,其中的推動者和參與者都是一心想做好事情,沒有私心而且方向正確;眾人平等而沒有階級;最後,當中有幾個能幹願幹的核心份子,事便成了。這個過程中,當與人分享所正在作的事時,你會發覺很多朋友感興趣,另一些朋友雖然自己不會參加,但會介紹可以幫忙的友好或資源網絡。門,漸逐一打開,我叫這種情況是神的恩典。


  這個過程很開心,這種與同道者團結上路,一起甘苦與共,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,是最好的團契生活,根本不想停止聚會。


  夢想不同願景。夢想,是想得到的事物,但當中沒有打算付出代價。故此,惟有在夢中出現。有了夢想,又要加上願意付出極大代價以求實現的,才是願景。有了願景,又要計算策劃,成為目標。有了目標,又要加上努力。有了努力,又要加上神的恩典,事便可成。與上主同工、改變社會,那怕最後未竟全功,但至少我們開始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、敢於想像另類的未來。


(二○一四使命商道論壇系列完。作者為豐盛社企學會會長。)

 

原文刊登於: https://www.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85623&Pid=2&Version=1414&Cid=641&Charset=big5_hkscs(2014年10月5日)
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Yorumlar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