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紀治興博士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

結構性的善



從「撒馬利亞人」反思

「結構性的善」


智慧是指掌握事物長遠的因果關係。聖經除了揭示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外,亦流露上主的智慧。前者指出何是「對的事」,後者指出如何「做好」事情。但一般的教導,只管甚麼是「對的事」,不注重「做好對的事」。正如耳熟能詳的撒馬利亞人比喻(路十25-37),當中有三層解讀,包含處事的智慧,但常被忽略。


第一層的解讀:

分類處理(路十30-34)


 耶穌對律法師所提出誰是鄰舍的問題,並沒有回以一個直接簡單的答案。而是透過敘述一個比喻,去帶出一個完備的教導,以減少片面的理解。祭司和利未人雖然宗教地位崇高,但沒有救助傷者。反而是受猶太人輕視的撒馬利亞人出手幫助。從列舉正面和反面兩種角色,耶穌首先是讓聽眾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愛之如己,而是需要篩選分類;其次是所用的標準,不是外在的身份,而是內在的品德。


  其實,聖經既有超越的道德標準,又有落地務實的一面。在差遣十二門徒去宣講天國時(太十5-15),耶穌要他們打聽誰是好人,要請他的安,然後住在他家;凡不接待門徒的,離開時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,劃清界綫。這是篩選。


  新約聖經在愛人和行善的教導,是有分類分級的。首先,愛和行善是不同類,愛是一種長久的關係,行善則是一次過的行動,二者是不同類。行善,只需做到將受惠者帶離危困,便可以放手;例如,對陌生的客人要款待(φιλοξενίαν),提供食宿;對遇難的陌生人要憐憫(ελεοσ),解困扶危。但施援不等於要長久愛他如己;例如,波阿斯讓窮人和異鄉客拾麥穗,他們亦只能藉此解一時之困糊口而已。


  而在愛的類別,對不同對象要分級處理,為的是要切合現實的制約,包括個人有限的能力和資源。愛(γάπην)弟兄可以去到捨己。愛(γάπην)鄰舍要愛到如己。愛(γάπην)仇敵是指要寬恕,不要以牙還牙,而是要為他禱告。


第二層的解讀: 個人行善的可持續性(十35)


  講公義只是口惠,所以講的人多;但行公義是需要付出實質的代價,包括時間、金錢、精力、機會成本等,所以大部份人是只講不行。因此耶穌沒有停在34節,而是用35節教導對代價的考慮。


  撒馬利亞人在傷者最危急時施以援手,然後第二天便找店主幫忙,分擔照顧傷者的工作,騰空時間處理自己的事,自己回來時再繳清餘費。這是利他型(Otherish)和無私型(Selfless)施予者的分別。二者都關顧他人。無私型捨己為人,但若果每次都是如此,很快便會傾家蕩產,油盡燈枯。這種把「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」(徒十五10)的要求,己所不能,強施於人,令行善者卻步。利他型的行善,是量力而為,提供最基本或恰當的援助後,也會兼顧自己的事;有需要時,會找人協助;或鼓勵受惠者發揮自己的能力,例如拾麥穗等。


  利他型的施予者,注重自己行善的可持續性(Sustainability)。透過分級處理、找人分擔工作、只提供必需的協作等,拉長行善的可持續性,即使資源不變,亦可擴大受惠者的數量,這是經驗累積下的務實智慧。有照顧過家中長期病患的,會較明白這些考慮。


第三層的解讀: 群體行善的可持續性(十36-37)


  原本律法師問耶穌誰是鄰舍?但耶穌說完比喻後,以反問代替回答。耶穌選擇不問「誰是撒馬利亞人的鄰舍呢?」因為不會引出祂要的答案。祂選擇反問律法師「誰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?」,而律法師答對了,是「那憐憫他的。」耶穌叫律法師照樣行。因為撒馬利亞人需要支持:他為了一個陌生人,花了一天的時間,延誤了自己要處理的事,勞心勞力又傷財,事後亦不期望回報;要持續這樣行善,心靈上需要人打氣,工作或財物上需要人分擔。


  要愛有憐憫的人如同愛自己,這不是輕省的承諾,不只是救急扶危;而是要幫助他成功、或能夠長久安穩,因為是將他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去分擔。其次是自己也要成為有憐憫的人,值得別人支持和愛戴。


  要落實耶穌的教導,第一步是先根據內在的品德,篩選誰人可以是自己的鄰舍。第二步是量力而為去支持有智慧的施予者,有德無謀,智者所戒。支持是加強施予者的結合型社會資本,讓他們有更多資源去解決問題,盛載他人。這是幫助助人者去幫助其他人,將憐憫體制化,形成小型的生態系統,包括貧弱者、施予者、和支持者。強化善行在社會中的力量和可持續性。


  第三步是要成為有憐憫的人,包括懂得利他與無私的分別的,學習創造可持續的方案,去扶助有需要的弱勢社群。包括令所作的事工,讓更多人知曉,更多人參與。這不是為了炫耀,而是共同行善,讓上主的愛彰顯在人間。


  用現代語言去解讀經文的三重智慧,便是分類分級處理、盡心但量力而為、建立社會資本。掌握聖經的智慧,行善和愛人便不再是強人所難的假大空;而是人人可以實踐,從而形成結構性的善(Structural Good)。


(使命商道論壇系列之一。作者為豐盛社企學會會長。)

 

原文刊登於: https://www.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90878&Pid=2&Version=1461&Cid=641&Charset=big5_hkscs (2015年8月31日)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