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使命商道論壇:同行與覺醒 憑信心擺上──吳文偉



許因為社企的出現,讓社工與商界如今可以交流遇上。過去要社工經營生意,或多或少都有掙扎;而社工出身的吳文偉(Timothy),當年卻只考慮了十五分鐘,便欣然接受任命,由天水圍中心的社工搖身一變成為社企BiciLine的主理人,營商零經驗的他自言每一日都是憑信心擺上。


  信心固然重要,但回看也見到神早有安排。Timothy高中讀商科,母親早就批說他是做生意的材料,他卻選擇修讀社工。在天水圍中心,他負責教婦女健康理財,帶她們到維園擺年宵攤檔,他視為營運生意的「熱身」;他也在工餘報讀工商管理,擴闊自己的商業知識,其中一份功課,他就選擇以BiciLine作為個案研究,「我相信是我這些早期的經驗,讓我被上司揀中接手BiciLine。」


  二零一零年Timothy接手之際,BiciLine營運上已達收支平衡,但兩年的政府資助即將結束,「不如破斧沉舟,窮則變、變則通,我信自負盈虧背後的機遇更大。」另一邊廂,自從BiciLine在元朗開業以後,區內的單車市場生態逆轉,更有單車鋪分店結業。因此與「仇家」復和,便成了Timothy到任後的首要任務。為此,他特意拜會競爭對手的店舖老闆,運用社工本能打開話匣子,當他發現與事頭婆同為潮州汕頭人,「自己人」頓時「有計傾」。


  BiciLine亦多走一步,在市場定位上配合,刻意退出租車市場,主打單車生態遊。旺季生意好,便向鄰近單車舖租車,變相將生意流向同區小店,大家由以往的競爭者,變成如今的合作伙伴。巧合是地舖業主同樣是「自己人」,讓原本擔心的續約過程談得異常愉快,「回去跟上司報告,他說:『注定我要做BiciLine』。我覺得這兩個人的出現,讓我看到是上帝將我放在這裡。」


  BiciLine的導賞員入來之初,都是所謂的「三低青年」。BiciLine的使命,就是透過為期兩年的單車生態導賞員訓練,為這些年輕人創造就業,長遠提升其求職條件。每個導賞員經過兩年兼職工作後,都要決定自己去向,阿煜是少數留在BiciLine全職工作的導賞員。


  立志要當樹木醫生的阿煜,二零一零年高考失腳,沒有大學資格,就不能入職心儀的漁農自然護理署。熱愛大自然、也擅長籌劃活動的他,入職BiciLine不久,旋即成為Timothy眼中合資格的管理接班人,並參加了BiciLine的「管理培訓生計劃」。十堂的訓練,開闊他的眼界,最後接受邀請,留在BiciLine。


  Timothy好奇問他關於當樹木醫生的理想,發現他非但沒有放棄,還很有計劃。他放棄自修重考,因為衡量過高考轉制,他沒有入大學的競爭優勢;但他有做功課,知道除了考入漁護署外,也可以透過考取專業證書,被園藝公司取錄後,可成為樹藝師學徒。他全職在BiciLine工作,可以儲錢考試,累積經驗,到時再確認自己是否仍想入行,「我看到這個青年為自己的未來想得很透徹,懂得從多角度思考。我們當然想辦法爭取資源,開職位讓他留下來。」


  像阿煜由兼職導賞員轉為全職,工作便不再限於帶團講解,他要負責客戶服務、活動籌劃。長遠來說,Timothy希望BiciLine會交由導賞員自己營運,故希望可以提升他們的管理技巧。為此他們聯繫上北角宣道會,分享這個夢想,雙方一拍即合,由北宣派出八位弟兄姊妹當導師。這班知識型義工來自教育界、商界、NGO等不同專業領域,主講十堂的課程涵蓋簡報技巧、客戶服務、時間管理等。


  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一定成就,要教導一班很久沒有接觸過的青年人,不免緊張有壓力。結果卻是一大班人下課後,還嚷著要去吃糖水宵夜。一班是中產專業人士,一班是三低青年。兩個極端,卻可以共融,「我旁觀感受到這班導師跳出了自己的框架,與青年人一起後有一種跳脫。他們笑說自己感覺後生了,因為學懂很多潮語,也沒有想過自己可以這麼活潑好玩。當中部份人身為公司總監,卻不介意被年青人串,也講『爛gag』,這一面連身邊的弟兄姊妹也從未見過。一個僕人領袖可以放下身段,將上帝給祂的資產,無論金錢、時間及才能運用在年青人身上,這一點很重要,也很難得。」


(「使命商道論壇:同行與覺醒」系列之四。作者為豐盛社企學會會長。)

 

原文刊登於: https://www.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80259&Pid=2&Version=1363&Cid=641&Charset=big5_hkscs (2013年10月13日)

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